【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人工智能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是厦门市首批高职重点专业、省级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专业、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校级高原专业。围绕“云、管、控”的组群逻辑构建专业群,本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面向厦门经济及福建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对接产业链的下游——智能终端、平板显示、智能传感、嵌入式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落实落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人才培养。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工、电子、网络、编程、人工智能、微处理器等知识,具备智能产品软硬件开发、装调、维护及应用系统故障分析、故障排除、运维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智能产品电路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安装调试、系统运维、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物联网工程导论、昇腾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中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专业群共享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程:鸿蒙移动应用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CB设计与制作、微控制器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其中鸿蒙移动应用开发为专业群共享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程:数字电子技术、FPGA应用开发、智能产品质量检测、电子工程制图。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PCB制作、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等实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电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就业方向】
本专业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达到800家以上,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量大,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本专业面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智能产品安装与调试、智能产品质量检测、智能产品维护与维修、智能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典型就业单位有: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宸展光电( 厦门) 股份有限公司。
【毕业要求】
1.完成教学进程表规定的课程,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2.完成公共选修课的最低学分要求;
3.毕业学分不低于140学分。
【专业优势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校内专任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91.67%,校外兼职兼课教师9人,共21人。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5人。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福建省专业带头人2名,福建省优秀教师1名。
2.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项:2018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作品(特等奖);省级金奖等奖项若干。
4.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2018、2019、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021年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奖项若干。
5.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立项厦门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首批青年创新基金项目一项(到账经费15万元),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超300万元。
6.涌现了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福建省创业之星,互联网+国赛二等奖获得者,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一批杰出校友。
【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
1.获得2018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无人机新应用与微型六旋翼创意制作”项目获得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3.“基于无人机集群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项目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4.《护眼金精——AI视力测量仪》项目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作品(特等奖)
5.“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项目获2018年、2019年和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6.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